当前位置: 中心首页 >> 中心新闻 >> 正文

中心首页

上级栏目

王长松书记在暑期处级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
日期:2011年09月01日   来源: 本站   浏览量:

王长松书记在暑期处级干部读书班上的讲话

以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学校科学发展

2011年9月1日

同志们:

根据学校党委的安排,今天处级干部读书班正式开班了。本次读书班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为指导,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重点,集中学习讨论现代大学制度。通过专题培训,系统学习,使大家充分了解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为什么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怎样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如何结合学校实际,提高和创新学校管理,推进学校科学发展。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读书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开拓思路,推动工作。同志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集中精力、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深入研讨。下面,我就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和推进学校科学管理谈几点看法。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其重要意义在于:

首先,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是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国际间经济、科技的交流合作不断扩大,导致世界各国对科技人才更加重视,需求更加迫切,因此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中国高等教育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需要进行前所未有的变革,并以国际化视野主动接轨世界,在更加开放中向世界高等教育取长补短。北京大学的青年经济学家张维迎的言论发人深省:“国际竞争的核心不是资金和人才的竞争,也不是技术的竞争,而是制度的竞争。从中国长远来看,应该学习的是制度改造。”可以说制度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一部大学发展史就是一部大学制度的演进史。从中世纪欧洲大学奠定了大学制度的基础,到19世纪柏林大学现代大学制度的出现,再到20世纪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学制度的创新,各国都在努力建立符合世界潮流的现代大学制度。可以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各国大学发展的共同趋势。所以,中国高等教育目前首要任务就是借鉴全球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积极构建符合时代需要的现代大学制度。

其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一批高水平大学是我们建设人才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高等教育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能否落到实处。1985年以来,我们始终将体制改革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在大学体制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在大学自身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却至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我国大学制度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大学的主体地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第二,大学依然是一个官本位体系;第三,大学的办学仍然按计划体制运行;第四,大学的定位模糊,大学功能的泛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第五,大学依然没有形成自身成熟的独特的精神和文化传统。目前大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瓶颈”。现在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某个学校、某个人的问题,说到底是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机制问题,即制度问题。国家和教育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大战略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中,将“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建设现代大学制度” 确定为改革试点十大任务之一。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高等学校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地的一批部属高校已经开始了试点工作。

第三、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大学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如,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大学如何解决数量的扩张与质量的保证之间的矛盾;大学如何调整其组织机构与资源配置等等以适应这种量的扩张;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矛盾;教育理念与市场理念的矛盾;人文导向与职业导向的矛盾;公益目标与经营目标的矛盾等。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面对这些矛盾与问题,各国都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制度创新之路。19 世纪柏林大学提出了“大学自治、学术自由、 教授治校、教学与研究相统一”的大学理念,不仅改变了大学人才培养方式,大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进一步扩展了大学职能。正是柏林大学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制度,适时回应了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呼唤,因而成为世界大学的中心,并影响了整个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进入20世纪,大学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原来的柏林大学“象牙塔”式的大学制度面临尖锐的挑战。美国大学率先建立了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新的大学制度,开辟了大学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道路,使美国的高等教育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大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要在制度方面做文章。只有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大学制度,用制度来规定和处理大学的各种关系,才能促进大学和谐、有序、稳定地发展。

第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是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和前提。这几年,在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一点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和认可,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存在的问题。要办一流大学、首先要有一流的大学制度。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必须首先打破束缚自己发展的相对滞后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起能够推动自身更好更快发展的先进的现代大学制度,要有利于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有利于提升科研水平,有利于高素质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要使大家有活力、有干劲、有盼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水平大学建设顺利推进。

二、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经过多年讨论和实践,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体系内容等特征逐渐趋于清晰,形成共识,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问题一般概括为四句话:“政府宏观调控,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也就是吴启迪所说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

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特征是,重视大学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的有机统一,强调大学办学自主与社会职责的相辅相成,追求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平衡和谐,鼓励大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构架包括两个层面,即宏观层面(学校与外部的关系):政府宏观管理、市场适度调节、社会广泛参与、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微观层面(学校内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守望大学精神。现在,一提到现代大学制度,人们纷纷把矛头指向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和办学自主权等问题。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问题。现代大学制度的本质是守望大学精神。没有大学精神的高校,无论硬件多么现代、招生多么红火、论文出了多少,都将只是一具空壳。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清晰的,应该包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西安药家鑫事件、复旦黄山门事件、井冈山大学科研造假、武汉大学副书记和副校长双双贪污受贿等反映出目前高校大学精神的缺失。大学是探求学问、追求真理、塑造精神的地方。在大学里,人们完全应该以追求知识为己任,大学的校园里流动的应该是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的学术空气,大学应该是知识社会的思想库和动力站,是社会发展的灯塔,是社会之光。然而缺少人文关怀、迷失大学精神已成为我国大学的严重缺陷。所以我们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弘扬大学精神,朝着真正崇尚学术、崇尚真理,对国家、民族以及人类拥有强烈责任感的方向努力。作为医学类院校,更是要重视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塑造和构建。

关于现代大学制度的内涵我们下发的学习资料中都有讲解,这里我不再多说,同志们要认真学习,只有准确把握什么是现代大学制度,才能明确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目标,才能积极地推进改革,逐步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宏观层面是学校和政府、社会的关系,这主要由政府来研究。我们重点研究的是微观层面的东西,即学校的内部治理结构。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要求可以用以下32个字来表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主导、教授治学;下放权力、重心下移;民主管理、学术自由。

首先是党委领导、校长负责。《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践证明,这一内部领导体制对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促进高校改革发展稳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完善这一内部领导体制。落实这一制度的关键是贯彻好党的民主集中制,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个人分工负责,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

二是学术主导、教授治学。大学的学术本质决定了大学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来开展,必须坚持以学术为主导。西方国家流行一句话:教授就是大学!伯顿•克拉克认为:“教授团体确实是大学的关键资源,他们的学术活动保证着大学的威望,没有他们的积极工作,院校行政管理人员就没有什么值得管理的了在现代大学制度下,教授不仅是学校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也是学校决策的参与者和学校行政工作的主导者和监督者,因此,教授在学术事务上的发言权必须受到尊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把推进教授治学确定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要求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下放权力,重心下移。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两级管理的关键是权力下放,如果权力没有真正下放到学院,这样的改革是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只有下放权力,才能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扩大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学院办学活力,调动学院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院逐步成为拥有相应自主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同时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这里所说的下放权力是既放权,又放责,在获得更大权力的同时,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四是民主管理、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是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人员的文化素养比较高,思想活跃,识辨能力强,实行民主管理具有较好的基础。可以这样说党委有领导权,校长有行政权,教授有治学权,广大师生就应该有民主权。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学术主导、教授治学;下放权力、重心下移;民主管理、学术自由”,下一步我们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就应该围绕这32个字做文章。

三、以建立科学的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积极推进学校各项改革

我们学校目前存在一些问题,根源之一就在我们缺少一套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制度。或者说,我们的制度建设还不够科学完善和富有成效。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具体到我们学校同样如此,我们要建立一套能够快速推动学校发展的制度,就必须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为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下一步,我们应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工作会议上,我们已经确定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思路,学校定编定岗工作也已经完成。下一步我们一方面要根据“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逐步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使教职工的管理工作逐步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可以考虑实行高职低聘和校内待业制度。一句话就是要打破职务终身制。目前我们有些教师评上教授了,就没有压力了,教学敷衍了事,科研没有成果,还占着位置影响其他有能力的教师晋升。有些干部整天浑浑噩噩,学习没动力,前进没压力,工作没成绩,不仅影响本部门的发展,还带坏了学校的风气。我们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这种局面。另一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优劳优酬、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绩效目标为核心,建立各类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评价标准、考核指标和测评办法。对教学科研人员要着重考核教学业绩、学术水平和学术贡献;对管理人员要着重考核管理实绩、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对工勤人员要进一步完善岗位技术等级规范;对新进人员直接按照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专业技术水平考核和聘用。要改革津贴分配办法,逐步建立以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为主要内容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使教职员工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直接挂钩。同时要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特殊奖励。人事制度改革的另一个重点是要打破传统身份观念。实现从国家干部或工人向职员的身份转换,全部按照职员职级聘任使用。学校机关管理人员要成为精通高等教育管理的专门人员,除个别部门的人员因工作确实需要可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外,其他管理岗位原则上一般评不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原有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只保留其资格不再聘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说的好,“既要做学问,又做行政,人不是神,你做得了吗?”想做行政就不要再想拿课题经费、课时津贴,想做教授就不要想担任处长、科长,总之就是要各安其位、各负其责、齐心协力、搞好发展。

第二是坚持权责下放,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表明,当高校在校学生达到万人以上,传统的一级管理,即集权式管理模式难以维持,突出表现为校长和职能部门不堪重负,管理效能明显下降。全国大部分高校纷纷组建二级学院,实行二级管理模式,即分权式管理模式。学校将逐步实现从过程管理向目标管理转变,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系统适当分离,又相互支持的一种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去年,办公室牵头对二级管理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二级管理模式得到大家广泛认同,认为目前我校在校学生已达两万人规模,推行二级管理的条件已经具备。下一步我们要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先易后难、逐步完善”的思路展开。学校应成立“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二级管理改革的领导。

---学校要研究制订“校院二级管理改革实施意见”。明确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实施范围、工作内容与步骤和工作要求等,确立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总体思路。调整确立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学校和学院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职责、学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模式、学院工作监督与考核办法等,确立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的总体框架。

---以加强层级管理为改革的核心,调整确立学校与学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机制。由职能部门牵头负责制订教学、科研、人事、学生、研究生、财务、资产、后勤等方面的“校院二级管理实施细则”。明确界定学校与学院各自的管理权限与职责,职能部门下放那些权力、如何下放权力,职能部门如何归口管理、学院如何具体管理,确立校院二级管理的工作范围和日常工作关系。要落实完善二级学院的干部管理、人事管理、职称评审的权利。已经下放的要在程序上加以完善,没有下放的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下放。要确保二级学院有人权、财权,充分调动二级学院的办学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办学经费与校内津贴核拨下放为改革的突破口,激发调动学院的办学积极性。由人事处牵头负责制订“校内津贴核拨与发放实施办法”,学校将校内津贴核算后打包下拨,由学院按照学校的指导意见制订具体分配办法进行自主考核发放。由财务处牵头负责制订“办学经费核拨与分配实施办法”。明确学院的办学经费来源及构成,学校将办学经费分类别、科目切块下拨,分配给学院,学院实行经费总额包干。

---建立考核、监督与奖惩机制。二级管理不是简单的放权,在强调简政放权的同时,还要有配套的考核和奖惩机制。没有年终和任期目标考核,目标管理就是一句空话,就谈不上管理的效率和效益。前面我已经说过,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所以各学院的书记、院长们不要认为二级管理就仅仅是增加你们的权利,同时增加的还有责任。办公室已经起草了《院系、部门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并在全校范围征求了意见,要尽快修改,下发执行。我们就是要通过考核来发现谁发展的好,谁发展的慢?对发展好的我们要奖励,对发展慢的我们是要有说法的。当然,这个考核办法还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

第三是要坚持教授治学,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这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经明确把推进教授治学作为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我们下一步要落实“学术主导、教授治学”,首先在思想上要有一个转变。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说:“大学里的每一位教授若要得到社会尊重,要靠他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的水平与业绩,绝不能够靠他的行政级别、官位,这样才能回到大学的本来面目。”这句话很有道理。如果一个教授的地位不是由他的学术成果来决定,而是看他的行政职务,高等教育这样发展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其次要坚决杜绝行政思维对学术事务的不当干预,保证学术权力的正常运行。在学科发展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广开渠道,由教授参与决策;在学术研究上,为教授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使他们能够创造性地工作;在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中,注意向教授和高水平的教师倾斜;学校的学科发展规划、学校内部经费的分配和使用、课程的设置、学生的招收、学业成绩的评价和学位的授予、教师的聘任和晋升、行政人员的评价和选拔都应该充分听取教授的意见。前几年,在我们学校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不论是课题立项、评优评奖,最后胜出的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是院长、处长,都具有行政职务,许多教师意见很大,纷纷想方设法转到行政岗位。当然一方面我们的许多院长、处长科研水平可能确实很高,但是同等情况下,一个处长可以轻松胜过一个普通教授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么你既然已经拥有了行政资源,再利用行政资源去抢占普通教授的学术资源,还是顾也力的那句疑问,“既要做学问,又做行政,人不是神,你做得了吗?”你做得好吗?再看看各种评审委员会的组成,相当一部分成员也拥有各种行政职务,那么,在评审中是否也受到一些人情关系、职务大小等非学术因素影响呢?为此,要建立健全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学术性组织及其工作制度,保证那些具有学术理想和社会责任感的教授在学术权力运行中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认真研究一个比较完善的办法,要让更多真正懂专业的教授参与进来,让更多师德高尚、关心学校发展的一线教师参与进来,一些院长、处长要主动地逐步退出来,要严格控制具有行政职务的人员比例。同时,在学校层面上要扩大校学术委员会的学术决策权,在学院层面上要建立教授委员会,制定院系教授委员会章程,对院系组织的重大学术问题作出决策。要弱化机关“管理”意识,强化服务和指导作用,努力营造“学术为本、治学者优先”的学术环境,让教授专心从事教书育人、学术管理与学术研究等工作。三是要加强学风建设。教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科研创新,教授必须是恪守学术道德、淡泊宁静的学者,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术的权威性,学术权力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为什么这几年出现了这么多的学术腐败,甚至一些知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学术造假,就是因为他们放弃了作为一名教授、作为一位学者的价值定位和学术追求,而沉迷于追求物质利益。所以在保证教授学术权力的同时,要强化教授的学术自觉意识,防止教授自身异化,保证学术权力有效行使。宣传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弘扬正气,树立典型,要把我们一些老教授好的传统和精神大力宣扬,让后人学习和继承,自觉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营造脚踏实地、积极向上的学术环境。

第四、坚持民主管理,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权利。坚持民主管理就高校而言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完善好、落实好教代会制度。《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明确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刚颁布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教代会作为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和基本制度,应该有一套包括计划组织、会议召开、提案处理、决议落实等方面在内的规范有序的运行机制。但当前部分学校教代会缺少这一运行机制,导致教代会流于形式,教代会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加强教代会建设,首先各级领导端正认识,这是落实教代会制度的基础。学校各级领导对民主管理的认识都端正了,民主管理工作才能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学校各级党政领导要通过多种形式学习民主管理法律法规和相关理论知识,交流民主管理经验,研讨教代会及学校民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对民主管理的认识,使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将民主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策略和措施,自觉推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二是坚持依靠方针,这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保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方针,在高校就是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中,只有坚定不移地相信教职工、团结教职工、依靠教职工、尊重教职工,充分发挥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不断深入,学校办学效益才能不断提高。贯彻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切实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要调动教职工参与到学校管理与改革实践中,广泛地了解民情、收集民意、集中民智、发挥民力,使学校管理过程成为充分发挥民主的过程,成为落实依靠方针的过程。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这是落实教代会职能的前提。要对教代会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进一步界定和规范教代会在学校中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组织形式、运作程序和评估考核等问题,推动教代会向更高层次、更具实效性方向发展。同时,下一步我们还要建立完善二级教代会和工会的工作制度,完善校务公开等制度。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教授委员会要广泛听取教职工对学院发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和支持二级教代会行使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确保教代会定期召开并依照有关规定履行职权。

第五、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公办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有利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制度。去年中央新修订了《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相关规定做了细化和完善。《条例》不但强调了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而且还明确了党委的工作机制,充实了八项主要责任。因此,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并完善这一内部领导体制。

——制定大学章程。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好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就是制定好大学章程。一个大学的章程,应该是该大学的宪法。一旦经过实践总结成为章程,就具有学校大法的作用,不应因校领导的变更而随意改变。大学内部治理也要按照章程来实行治理,来确定内部治理结构。通过制定和实施大学章程,进一步明确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的关系和权力边界确保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高效运行。早在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教育法中就有明确要求高校要制定自己的章程。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指出,“加强章程建设。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教育部近日拟定了《高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草案稿)》已历经几次征求意见,有望今年9月出台并实施。有关部门要抓紧行动,尽快建立符合我们学校实际的大学章程。

——进一步坚持和贯彻好党的民主集中制。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健全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沟通协调和监督机制,强化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重大决策要集思广益,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不经过调查研究不决策,不征求各方面意见不决策,不经过集体讨论不决策,把民主集中制贯穿到党内生活和工作运作的各个环节。要严格遵循《泰山医学院关于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的实施办法》,凡属学校发展规划、重大改革、人事安排、财务预算、基本建设等重大事项都要集体讨论决定。集体决定的事项,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同时要坚持和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支持和鼓励每个班子成员独立负责地做好工作。真正要做到思想上合心、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不断增强贯彻民主集中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要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执行力。领导干部执行力就是指领导干部履行自身职责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组织的决策、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如何,关系到各种问题能否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事业的成败。要在解放思想中提高执行力。解放思想要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落实上级精神,是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在执行中,领导更多的是出一个思路,确定一个目标,规定一个时限,提出期望的结果,这就要求中层干部有能力去策划整个操作过程,而且其结果应尽量超越领导的预期。能够把上级决策本土化、特色化的人,才是执行力强的中坚干部。要在勤学深思中提高执行力。执行力要靠思考来不断深化。拿破仑说,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最有力量,一是剑,二是思想,而思想比剑更有力量。要善于思考,做到谋划在前、思虑在先,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要在强化责任中提高执行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是提高执行力的内在动力。比尔.盖茨说:“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你对工作的态度决定了你对人生的态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现决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现,你在工作中的成就决定了你人生中的成就。要把一个学校、一个院系、一个部门搞好,领导者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要在关注细节中提高执行力。提高执行力,就是要树立严谨、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

——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有了好的领导班子,才能有好的工作状态、好的工作效果。从整体看,我校党的基层班子建设是好的,绝大多数领导班子有责任心、有使命感、有凝聚力和战斗力,但是也存在个别班子团结协作不够;工作满足现状,开拓进取精神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管理水平不高,领导能力不强,对自身要求不严;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那么,怎样抓好班子自身建设,建设什么样的班子呢?我认为,要在以下几点下功夫:

一是在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上下功夫。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是领导班子的核心和灵魂。一要讲党性原则。要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团结协作,在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坚持原则,保证领导班子的工作合力不偏离正确的方向。二要讲决策程序。领导班子的班长要带头坚持和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内部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决策前各抒己见,一旦形成集体决定,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三要讲领导方法。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要有博大的胸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四要讲团结协作。在领导班子内部做到互相支持不争权、互相信任不猜疑、互相尊重不发难、互相补台不拆台、互相配合不推诿,真正形成一个坚强有力而又和谐的领导集体。

二是在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上下功夫。领导班子成员要努力提高四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决策,靠调查研究形成科学决策,靠规范程序促进科学决策,靠民主集中实现科学决策。二是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思路实施之前,能够全面准确领会和把握工作思路,动员各方迅速实施思路、执行思路;在工作思路实施之后,能够采取有效果断措施,落实工作思路,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提高专业能力。领导班子成员应当熟悉乃至精通分管部门的业务,要当“内行”,不做“外行”。这样,领导才有号召力,才能抓到点子上,抓到要害处。四是提高管理队伍能力。要科学管理队伍,要从高从严要求队伍,要善待优待队伍,要用领导者的模范行动引导和带动队伍。 、

三是在提高领导班子的公信力上下功夫。领导班子公信力强,就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戴,单位就将充满生机与活力。为此,领导班子一是要公平公正地办事。要把维护公平公正贯穿工作的始终,带头依法严格公平公正办事,旗帜鲜明地支持和鼓励公平公正的行为。二是要公平公正地待人处事。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一身正气,对涉及师生切身利益问题,要“一碗水端平”,不搞厚此薄彼。

四是在提高领导班子的“免疫力”上下功夫。提高“免疫力”,就是要提高抵御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侵蚀的能力。一是要靠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来抵制腐败。二是要靠加强有效的监督来杜绝腐败。正确对待监督,自觉接受监督。要通过自觉接受监督,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

同志们,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迫切需要进行大学制度的创新,迫切需要在此基础上实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在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期,能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现代大学制度能不能在我们学校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关系到我们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关系到我们在高校中所处的位置,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每一个泰医人的切身利益。同志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希望大家通过这次学习,积极思考,认真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集思广益,为我校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做出贡献。

附:暑期处级干部读书班开班仪式实况录像(上)http://10.10.0.251/show.asp?id=1342

暑期处级干部读书班开班仪式实况录像(下)http://10.10.0.251/show.asp?id=1343

Copyright 2020-2025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电话:86-538-8667658 传真:86-538-8667658
邮箱:smyjzx@sdfmu.edu.cn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迎胜东路2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中心